匿名
网友回答
乡村振兴法
乡村振兴法是指中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一部法律,旨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,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。乡村振兴法于2018年12月29日由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,并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。该法共计六章五十二条,规定了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、政策措施、政府职责等方面内容。乡村振兴法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,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。法律规定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、促进农业转型升级、加强农村土地管理、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等政策措施。乡村振兴法还规定了政府在乡村振兴方面的职责和义务,包括加强组织领导、制定实施乡村振兴规划、加大财政投入、推进农村改革等。同时,法律还强调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农民的权益保护。乡村振兴法的实施对于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、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,有助于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,促进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。
匿名
网友回答
一图读懂乡村振兴法
乡村振兴法是指中国国家层面出台的法规文件,旨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。下面是一张图解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乡村振兴法的内容。[图片]1. 法律目标:乡村振兴法的目标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,实现城乡一体化。2. 振兴主体: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,他们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。3. 政策支持:乡村振兴法提出要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支持力度,包括财政支持、土地政策、科技创新等。4. 产业发展:乡村振兴法鼓励发展农村产业,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。同时,也要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。5. 环境保护:乡村振兴法强调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,推动绿色发展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6. 基础设施建设:乡村振兴法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,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。7. 农村治理:乡村振兴法提出要加强农村治理,建立健全农村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。通过这张图,读者可以快速了解乡村振兴法的核心内容,以及其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。